阳春四月,北疆大地本应是春风拂面、万物复苏的季节,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风雪扰乱了计划,给呼伦贝尔腹地正在运行的雁宝能源煤炭运输线拉响应急警报。
4月30日,晨雾还没散尽,雁宝能源铁路运输中心电务段电务班班长于福胜已经蹲在工具间门口清点备件。帆布工具包被磨得发亮,里面装着轨道电路测试仪、备用垫片和半卷绝缘胶带,这些跟着他跑了20多年的“老伙计”,比家里的存折还让他上心。雁宝能源宝日希勒矿区61公里铁道线上,84台转辙机、107架信号机的“脾气”,他比谁都清楚。哪段铁轨冬天爱结冰,哪台信号机的灯丝接头总爱松动,都写在他磨破边儿的笔记本上……
图为于福胜和班组职工正在进行转辙机电压测试
“喂,喂,是电务班吗?露天站9轨出现红光带故障,急需紧急处理。”驻站联络员永峰焦急地询问。
永锋的紧急呼叫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铁路运输中心电务段电务室响起。班长于福胜火速带领班组职工赶去调度中心确认故障,携带着轨道电路测试仪和万用表等专业仪器奔向现场。
六级大风裹挟着颗粒雪从天而降,吹得人睁不开眼睛,视线被遮挡,路面湿滑,给2000多米长的装车线排查工作增加了难度。
“看这情形,一时半会儿风雪停不下来,兄弟们排查时一定要做好保暖防护,注意行走安全。”于福胜边走边扯开嗓子大声地朝后面的同伴提醒道。
在茫茫的雁宝铁路线上,他们时而停留检查,时而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行。随着呼啸的风声与体感温度的下降,大家一寸寸一点点沿着线路仔细排查。终于,走在前面的于福胜率先发现了故障点,处理导接线断裂,更换绝缘垫片,处理动作一气呵成。
由于故障点多、线路冗长、人员有限,排查检修的过程漫长而艰辛。“有了班长在前面‘打样儿’,我们更要加把劲儿!”电务班信号工包殿亭信心满满地说。
经过一夜的排查,所有故障被成功排除。无论风霜雪雨,于福胜和他的团队都未曾有过丝毫退缩。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为实现“双零”目标,确保行车安全的班组目标拼尽全力。
“季度检修期,这是我们开展室内外集中检修的重要时段,大家要有强烈的互保、联保意识,不能只顾着维修,而忽视人身防护,我们要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班长于福胜对一年一度的集中检修再三叮嘱。
图为铁路信号工正在进行方向盒配线
“永峰,永峰,请求对集配站3号转辙机进行检修。”对讲机中传出电务班现场作业负责人徐海涛急切的声音。
“集配站3号转辙机目前空闲,可以检修,检修时间为60分钟,8点30分至9点30分。”驻站联络员永峰迅速回应。
徐海涛认真复诵道:“集配站3号转辙机可以检修,给点60分钟,8点30分至9点30分。”
与此同时,对讲机里传来于福胜那熟悉的安全叮嘱声:“务必做好室内登记工作,强化室内外联防联控。列车经过时要及时联络,迅速下道避让。现场防护员要认真做好现场安全检查,一旦发现安全隐患,立即停止作业,确保相互间的安全防控。”
作业现场,于福胜犹如不知疲倦的陀螺,不停地穿梭其中。他全神贯注地检查着信号机、转辙机、轨道电路等线路设备,针对设备的薄弱之处进行完善,小心翼翼地清理设备上的油污。
“我们工作在铁路线上,任何设备都比我们身体硬,磕到碰到受伤的是我们。再有几年我就要退休了,心里面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这帮兄弟。”于福胜的话语里,满是对工作的一丝不苟和对同事们的深情牵挂。
图为于福胜巡视道岔缺口监测系统
“于老头是我们的老大哥、大家长、班组的主心骨,他工作认真,技术过硬,不仅帮助我们提升技能,还时刻关注我们的生活。有一次我的手突然感觉发麻,他立刻驾车送我去医院,结果查出是脑梗,多亏他的帮助,救了我一命。”职工王刚感激地说。
于福胜深知岗位的重要性,任何一个细小零件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影响指挥行车系统正常运行。“‘牵一发而动千钧’,一个小隐患可能会酿成大事故,我们一定要认真排查,不放过任何一个漏洞,绝不能影响行车安全。”这是于福胜常挂在嘴边的话。
冬去春来,在雁宝能源正线25公里运营里程、61公里专用线上,于福胜带领电务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凭借专业的技能与严谨的态度,将守护铁路信号设备正常运行融入平凡却重要的日常,用责任与担当守护着每一寸轨道的安全。